乐鱼综合致力于塑料吸水母料研发

是一家生产型的企业,深受塑料同行客户的青睐

服务热线:

152-2107-7078

133-9133-3839

乐鱼综合

tel:152-21077078
新闻中心 more+
江苏吴中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乐鱼综合    发布时间:2024-08-17 07:25:48

  2022年度,公司紧紧围绕医药大健康发展的策略,逐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经营效率,为公司升级发展奠定切实可靠的产业基础。报告期内,公司获评“苏州市外国专家工作室”、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苏州市级示范单位、“吴中区2021年度税收贡献30强企业(30家)”等荣誉。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623.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078.21万元,增长14.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19.73万元。2022年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多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持续稳健经营,各项业务有序开展,为后续业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吴中医药充分的发挥和挖掘企业资源优势和潜力,统筹规划、创新求变,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报告期内,吴中医药获评医药经济报颁发的“头部力量中国医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果企业”,入选“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行榜”,被认定为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顺利通过了苏州市先进技术研究院年度考评。

  报告期内,吴中医药进一步夯实营销部门组织架构,加强中后台部门的营销支撑,推进营销管理扁平化。公司修订完善营销大纲,加强过程管控,落实预算及指标分解,重视空白市场(医院)的开发、存量市场品种的上量,建立配套激发鼓励措施,加强销售人员管理、考核力度,激励销售队伍多线发力提升销量。推进重点品种数据直连及网查,慢慢地提高流向数据直连比例,强化商务管控。通过流向数据分析、树立标杆医院、提升产品学术支持力度等措施,着力推动存量医院上量;注重询证医学、微病例的收集,为产品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配合战略推进需要,挖掘配送业务的增长潜力;中后台部门协调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应收账款管控。

  报告期内,吴中医药启动注射剂、利奈唑胺氯化钠、多巴酚丁胺的上市筹备和市场铺垫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优化研发管理架构,一级组成部门研发中心负责公司研发体系全面统筹管理,下设创新药物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分别负责化学创新药与生物创新药的研发,吴中医药药物研究院负责公司仿制药的研发工作,“两所一院”共同构成公司的医药研发业务管理与运营体系。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立项、强化研发过程管理、拟定项目立项规程,并成立决策委员会,明确对项目立项的最终把关;细化阶段节点进行标准工时管理,使得项目进度评价更科学客观。同时,启动苏州研究二所建设,提前储备人才、采购设施设备,骨干队伍初步成型,基本形成了对外权益合作思路。

  报告期内,吡美莫司乳膏、利丙双卡因乳膏等多个项目完成立项,帕拉米韦小针及软袋、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卡磺原料DMF登记等在研项目提前申报。匹多莫德儿童呼吸有效性再评价项目于9月完成专家评审会,12月底提交了发补材料,全力争取尽快获批。YS001两个小规格制剂9月获得IND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提早启动多中心布局。

  此外,根据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权益合作模式探索;在小分子创新药、大分子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高端仿制药等方面展开项目调研,与知名高校以及外部研究机构开展广泛交流,为后续产学研合作奠定基础。同时公司充分的发挥产能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对外发展化学制剂和生物药物的CDMO合作业务。

  报告期内,工厂做好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加强生产的全部过程控制,建立关键风险点自查自纠机制,定期实施安全环保风险梳理并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闭环整改,保障了工厂稳定生产;顺利通过各级药监部门的现场检查,抽检合格率100%。

  报告期内,持续加大原料药销售、加工品业务、MAH合作等项目,对接原料、小针、冻干等不同剂型项目;同时,配合研发及一致性评价项目做好样品试制、中试、工艺验证。

  同时,在保证质量、安全、环保前提下,开源节流、降本节支,做好成本管理,务实推行招标比价采购。通过改进技术工艺、优化管理流程、优化包装流程与排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工时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对医疗美容行业的合规化监督管理要求,秉持“以医正美,为美护航”的理念,专注于引进和开发高技术壁垒、合规性完善、安全性高的医美产品,并持续投入上游生物科学技术材料的研发。于此同时,公司持续完善团队和营销体系的搭建,并实现了销售零的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以高端注射类产品为核心,一方面加速推进进口代理产品的临床注册,另一方面充分的发挥医药板块的研发优势,大力投入自主产品的研发。

  在进口产品引进方面,公司通过尚礼汇美稳步推进其引进的韩国医美企业Humedix(汇美德斯)最新一款注射用双相交联含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钠凝胶产品的临床工作,目前该项目处于临床试验入组阶段。公司亦通过达透医疗稳步推进其引进的韩国公司RegenBiotech,Inc一款外科整形用聚乳酸填充物AestheFi的注册工作,并在报告期内收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进口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

  在自主研发方面,公司依托吴中医药在药品领域的研发优势,在报告期内完成了利丙双卡因乳膏和去氧胆酸注射液两款药物的立项工作,这两款药物分别对应表皮麻醉和局部溶脂两个较为庞大的医美市场需求。此外,公司还通过中凯生物制药厂以及吴中美学围绕重组胶原蛋白开展研发技术,并完成了两款重组III型胶原蛋白填充剂的立项工作。

  公司旗下中凯生物制药厂为1996年创办的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生物工程基因药物生产基地,在重组蛋白的发酵纯化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利用酵母细胞表达体系实现高质量高产率的蛋白表达,其“重组蛋白提取纯化新工艺”曾获国家发明技术专利。

  公司依托中凯生物制药厂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深度布局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并通过多元化手段积极引进外部的前沿技术。2022年7月,吴中美学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成立了“生物与分子智造平台-吴中美学重组胶原蛋白联合实验室”,开展重组胶原蛋白创新型研究。联合实验室创新性地使用AI驱动的蛋白质设计技术和高通量生物铸造装置进行重组III型胶原蛋白的开发。相比于传统的开发路线,该AI驱动的IT-BT融合技术极大地缩短了胶原蛋白的开发周期,为定制化、个性化的可编程化胶原蛋白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此外,公司亦从海外独家引进了具备三聚体结构的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合成技术,该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编辑成功表达具有天然全长的III型胶原蛋白序列,并在完整的天然序列基础上形成了三聚体结构,使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形成更牢固、支撑性更好、更加不容易分解流失的胶原蛋白结构,持久力更强。目前该技术正在中凯生物制药厂进行工艺优化和产业化放大。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研发、生产、营销三个环节不断引入高品质人才,为医美生科板块的发展提供落地支持。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吴中美学、尚礼汇美和达透医疗合计员工数已超过30人,关键人员大多来自国内外一流的医美企业。公司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具备极强的执行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对行业发展有深刻的认识,顺应市场变化,深入理解市场及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科学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发展战略。

  医药行业是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人身心健康紧密关联,具有较强的刚性需求。同时,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等特征,是典型的弱周期行业。2022年,国家层面产业利好政策的密集发布、产业改革围绕人民健康需求的持续深化、五大产业集聚区创新引领地位的持续提升、全球长期资金市场的广泛关注及投资加持,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依然保持加速推进的局面。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营业收入累计值为29,111.40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为-1.60%。

  公司主要营业产品主要涵盖医药制造业—化药细分行业。化学制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支撑产业,是临床治疗、防疫救灾的重要战备物资来源。化学制药行业是由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两个子行业组成。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和疾病发病率不断的提高,卫生医疗费用稳定增长,推动了我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市场的需求。在中国医药市场中,化学药仍占主导地位。目前,我们国家医药行业正处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阶段,产业政策良好,未来行业市场空间较为广阔,逐步推动原料药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在带量采购背景下,“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可大幅缩减成本,是目前原料药和仿制药企业重点布局方向,利用成本优势抢占市场占有率,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医美行业是同时兼具医疗与消费双重属性的新兴行业。从供给端看,技术逐步成熟,产品日渐丰富,市场走向规范化,各类医美机构不断成长。从需求端看,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市场教育逐步渗透,消费者群体逐步扩大。与手术类医疗美容治疗相比,非手术医疗美容治疗操作更容易、恢复期更短、风险更低以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可逆性,因此更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非手术类治疗的总量增速已超越整体医疗美容市场。公司聚焦非手术类医美生物科学技术上游注射类产品端展开布局,拓展产品管线。

  皮肤填充剂是指能够修复皮肤软组织丢失、填补皱纹以恢复皮肤光滑饱满状态的一类物质。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皮肤填充剂,并且新的产品也在不断进人市场中。目前中国皮肤填充剂行业最重要的包含如下几类产品:1)基于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的皮肤填充剂;2)基于胶原蛋白的皮肤填充剂;3)基于聚乳酸/聚己内酯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4)基于自体脂肪移植等其它类的皮肤填充剂。在中国现行法律和法规下,皮肤填充剂产品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由于透明质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其独特的物理特性,使其自问世以来,成为理想且常用的皮肤填充材料。根据Frost&Suivan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以销售额(出厂价)计,2021年中国基于透明质酸的皮肤填充剂商品市场规模为人民币64亿,2017年至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7%。

  基于聚乳酸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产品通常指将基于聚乳酸溶液/凝胶注射至皮肤深层,使皮肤达到饱满、年轻化的效果的皮肤填充剂。由于材料具备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相关这类的产品具备比较好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2021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批准了三款基于聚乳酸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取得注册证。同时还有多款产品在中国积极开展临床试验,预计在未来几年陆续上市。

  中国基于聚乳酸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商品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几年内随着已上市品种推广活动的开展和消费的人接受度提升,相关这类的产品将迎来迅速增加。根据Frost&Suivan报告预测,以销售额(出厂价)计,中国基于聚乳酸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产品2026年销售将达人民币18.2亿元,2021年至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4.9%,预计2030年将达到人民币37.6亿元,2026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9%。

  基于透明质酸或是基于聚乳酸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都具备极高的技术壁垒。鉴于花了钱的人皮肤填充剂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填充剂产品生产商一定要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以满足那群消费的人需求,从而有效参与市场的竞争。此外,由于相关填充剂产品被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新进入者需要面临严格的监督管理要求及较长的行政审批时间,新市场参与者一定要具有有关技术及取证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作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胶原蛋白是一种护肤及皮肤护理产品的理想成分,例如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及肌肤焕活等。胶原蛋白可分为重组胶原蛋白和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动物源性胶原蛋白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应用于面部轮廓畸形治疗。但由于动物源胶原蛋在体内维持时间短,且存在免疫原性的问题,其市场占有率慢慢被透明质酸材料所取代。近年来,随着蛋白重组技术的进展,重组表达的胶原蛋白开始慢慢活跃于组织填充修复材料的市场中。重组表达的胶原蛋白具有安全性好、重现性好、质量稳定等优点,解决动物源的安全风险隐患问题,同时也改善了亲水性、免疫排异性等性能。但受限于技术的发展,目前的重组胶原蛋白为单链片段化表达,另外重组胶原蛋白缺失胶原结构中的羟脯氨酸单元,没办法形成天然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进而导致生物力学性能不佳,与天然胶原蛋白存在比较大差异。重组胶原蛋白目前主要使用在于功效性护肤品及医用敷料,未来应用仍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Frost&Suivan报告预测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性护肤品市场规模(按零售额计)2027年达到人民币645亿元,2022年-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5.0%。Frost&Suivan报告还预测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医用敷料市场规模(按零售额计)2027年达到人民币256亿元,2022年-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8.8%。

  2022年是医药行业变革的一年,全年国家层面发布医药行业有关政策320余条。其中,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期医药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上半年国家出台的多个“十四五”规划类文件涉及药品安全、中医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医疗机构设置等诸多方面,明确了各项工作的主要目标、分工及相关职责,确立了2022年医药卫生事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聚焦到医药行业就是鼓励研发儿童用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并提出“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为我们国家医疗保障、儿童医药、老年医药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多项“十四五”文件规定了2022年医药卫生事业的重点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医保基金、跨省结算、振兴中医药等多个医药行业相关重点内容。“十四五”规划政策出台重点在医药、医疗及养老领域。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将打造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未来的发展等作为未来工作重点。从加快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突破、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推动医药制造能力系统升级和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五个方面入手强调要在医药工业方面补齐短板、鼓励创新、保证质量安全。

  同时,在我们国家医药卫生改革开启的第13年,国家医改领导小组发布《深化医药卫生服务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21项重点任务。

  药品研发:2022年,国家药监局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药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征求意见稿,科学带领企业合理地研发药物,进一步明确了临床试验技术标准。包括《药物临床试验方案审评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化学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化药口服固体制剂连续制造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抗肿瘤抗体偶联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药物真实世界研究设计与方案框架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内容涵盖罕见病和创新药,提出要完善用药保障机制、促进临床研发患者参与;中药和生物药方面要加强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生物类似药药理学研究;化学药方面完善改良型新药研究评价规则等。

  药品生产:12月14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品标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药品标准的管理工作,明确药品标准管理工作的根本原则、管理职责、工作程序和各方责任义务等;上半年还发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细胞治疗产品附录(征求意见稿)》《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试验用药品附录(征求意见稿)》《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等,涉及药品生产经营、质量控制、监督检查等方面,多方位为药品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药品监管:5月9日,NMPA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对罕见病、儿童药等比较缺乏的药品鼓励研制和创新;5月11日,NMPA发布《药品监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并已于12月1日正式施行,从信息化层面提出推进药品智慧监管的发展的策略和建设规划,促进国家药品安全及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药品智慧监管能力提升。11月30日,《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第一版)》发布,明确禁止销售的药品为疫苗、血液制品、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配方颗粒。

  药品注册:11月4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关于化学原料药再注册管理等有关事项(征求意见稿)》意见,加强完善了化学原料药批准通知书发放、再注册及登记号注销等事项要求;4月29日,药品审批中心发布《基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加强完善了药品注册制度,从对药品变更的管理上,更加科学和细化,也体现了国务院“放管服”的要求。在规范药品注册行为、引导药物研发、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年度报告管理规定》,进一步指导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建立年度报告制度,主要内容分为公共部分和产品部分、药品生产销售情况描述、上市后研究及变更管理情况、上市后风险管理情况等。药品年度报告制度的落地标志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及监管方式的加强完善,同时对于医药企业自身的合规体系建设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4月1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支付方式管理子系统DRG/DIP功能模块使用衔接工作的通知》,力争2022年11月底前,实现DRG/DIP功能模块在全国落地应用。

  6月13日,国家医保局征求《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意见,新版医保目录调整工作真正开始启动。10月1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专家评审阶段性结果的公告》。截至目前,暂未开始现场谈判。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范围新增鼓励仿制药品目录、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和罕见病治疗药品三部分内容。同时,公布国谈品种续约规则,并新增非独家药品采用竞价规则,取最低报价为医保支付价。

  7月12日,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本次集采共有60种药品采购成功,涉及217家企业、327个拟中选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亿元。整体基调为扩大范围、规定数量、同步推进、鼓励联动。

  医美行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伴随着“行业不规范”的阴影,一方面加大了消费者选择医疗美容服务的顾虑,进而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违规成本低,不公平、不透明的竞争环境甚至在行业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近年来医疗美容乱象已引起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法规,开展非法医疗美容整治活动,医疗美容进入“强监管”时代。

  2022年3月30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对外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公告》明确规定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等产品明确按照三类器械监督管理。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相关注册人、生产企业应当切实履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确保上市产品的安全有效。相关注册人、生产企业应当主动对所在地省级药监管理部门报告产品按医疗器械研制注册计划、适用的安全性标准承诺、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及运作情况、顾客投诉处置及不良事件制度和执行情况等。省级药监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加强对该类产品注册人、生产企业的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快完成产品注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公告》还将预期用途为“用于注射到真皮层,主要是通过所含透明质酸钠等材料的保湿、补水等作用,改善皮肤状态”的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按照三类器械监督管理,有助于规范医疗美容市场。

  2022年6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和《任务分工表》。其中要求,要持续推进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明显问题。深入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通知下发之后,电子商务平台抖音率先“喊停”,将于2022年6月30日关闭医疗健康类认证创作者账号的商品分享功能,并禁止医疗健康类认证创作者新开通商品分享功能。

  2022年8月1日,国家药监局2022年第6号公告发布医药行业标准《重组胶原蛋白》(YY/T1849-2022)真正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重组胶原蛋白的质量控制要求、检测指标及其检测的新方法等,适用于作为医疗器械原材料的重组胶原蛋白的质量控制,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这将为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2年10月3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电影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明星广告代言活动的指导意见》。多个部门围绕规范明星广告代言出台规范性档,旨在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从而维护公众利益和消费的人利益。

  2022年11月14日,国家药监局公布发布《关于医透明质酸钠产品管理类别的公告(2022年第103号)》。《公告》指出当医用透明质酸钠产品作为注射到真皮层,主要是通过所含透明质酸钠的保湿、补水等作用,改善皮肤状态应用时,如果产品不含发挥药理学、代谢学或免疫学作用的药物成分,则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如果产品含有局麻药等药物(如盐酸利多卡因、氨基酸、维生素等),则判定为以医疗器械为主的药械组合。通过合理的产品分类,加强了医用透明质酸钠产品的监督管理,是对产品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升,也还是为了保证原料质量合规,保证公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同时对医用透明质酸钠类产品做明确分类,有利于促进行业有序良性发展。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监督管理政策不断趋严,有利于引导医疗美容行业规范化,推动医疗美容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不规范企业的淘汰退出,正规的医疗美容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进一步巩固提升医药产业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把医美生物科学技术上游产品端等作为新兴大健康子行业重点培育,与现有医药产业形成协同和互补,力争形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行业地位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公司医药板块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来组织运营,主营业务涉及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基本的产品涵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心血管类”等领域。

  公司医美生物科学技术板块通过医美事业部以及吴中美学、尚礼汇美等子公司开展医美生物科学技术产业规划、拓展及运营管理等工作。截止目前,吴中美学已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和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2022年1月,吴中美学(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吴中美学的全资子公司执行医美生物科学技术战略的海外布局。

  公司投资板块业务主要是通过江苏吴中医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来主导运营,围绕公司医药大健康的产业格局来投资并购活动,并通过投资设立并参与以医药大健康产业为主的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在医药领域,投资板块重点寻找与公司自有产品形成优势互补的药物品种,以丰富公司的药品管线;在医美生物科学技术领域,投资板块着重在非手术类医美上游产品端展开布局,围绕注射类产品、能量源设备、功能性护肤品等多个方向全维度寻找优质并购资源,拓展产品矩阵。投资板块运用专业化投资和市场化运作,持续深化投资布局,推动公司向大健康产业链延伸。

  吴中医药拥有以化学仿制药为主的苏州制药厂生产基地。苏州制药厂主要生产化学药物制剂、化学原料药与现代中药为主,剂型分别有: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含抗肿瘤药)、口服溶液剂、滴丸剂、乳剂和原料药(含抗肿瘤药);

  中凯生物制药厂主要生产生物制品。同时吴中医药建有以江苏省基因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药物研发分公司(南京)和苏州本部为主体的企业技术中心。

  目前吴中医药已形成以“抗感染类/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心血管类”为核心的产品群,多个主流产品为国内独家,匹多莫德口服溶液、盐酸阿比多尔片、注射用普罗碘铵、注射用卡络磺钠、美索巴莫注射液等为公司拳头产品。公司盐酸阿比多尔片进入2021版国家医保目录并成为国家卫健委《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官方推荐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另外还入选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六、七、八版(试行)及其修订版,盐酸阿比多尔片(仅片剂)列入国家医保支付标准试点药品,解除关于“限流感重症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使用”的医保支付限制,恢复至说明书用药,同时今年3月,阿比多尔进入《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美索巴莫注射液已首家通过药品一致性评价,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兰索拉唑和美他嗪缓释片也均通过药品一致性评价。目前,公司重点聚焦高端仿制药、首仿药、专科用药,稳步推进创新药研发,大力推进注射剂、片剂等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将为公司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更多产品支持;肿瘤治疗创新药YS001胶囊已获得获得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确保临床研究合规化推进。吴中医药建立了以终端销售、配送、招商、电商、OTC等多种销售模式,销售渠道包括全国各区域内的代理商、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等。综合看来,吴中医药是一家具备完整产业链和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医药企业。同时,公司依托药企基因快速切入医美生物科学技术产业,重点聚焦注射类上游产品端。

  近年来,吴中医药发展良好,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江苏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并入选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首批潜力地标培育企业名单和苏州市第三批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的技术研究院建设企业名单;获评医药经济报颁发的“头部力量中国医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果企业”。吴中医药多年位列“中国化学(601117)制药工业总实力百强”,连续多年被评为AAA级资信企业,现为A级纳税信誉企业。

  在我国医药行业由快速地增长转向高水平发展的新常态下,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发展趋势”不动摇,巩固和强化在核心业务上的优势,稳步推进研发创新、生产技术创新,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寻求新的增长点,逐步的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1、研产销全产业链优势。经过多年的整合和发展,吴中医药已经建成涵盖基因药物、化学药物与现代中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吴中医药建设了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基因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苏州市先进技术研究院、江苏吴中苏药医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南京)、苏州泽润新药研发有限公司和吴中医药本部为主体的研发机构,建立了专家顾问团队,有效构建了集基因药物、化学药物和现代中药研制开发和产业化的技术开发平台和创新体系。拥有以化学仿制药为主的苏州制药厂生产基地,目前产品线基础稳固,已逐步打造出以“抗感染类/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心血管类”为核心的产品群。同时拥有自营终端、配送、招商、OTC、电商等多种销售模式,销售渠道包括全国各区域内的代理商、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等。

  2、品牌优势。悠久的企业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构成了江苏吴中稳固的市场地位及品牌优势,在上市20多年的历程里,公司通过精准把握市场发展的新趋势,重视品牌建设,依靠自身在医药行业多年的开拓和积累,拥有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和较高的市场影响力。公司不仅连续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还多年获评苏州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此外,吴中医药多年入选“中国化学制药工业总实力百强”。

  3、管控优势。公司以信息化系统为支撑,借助协同办公系统、NC财务系统、供应链系统实现业务流程深度协同优化的新途径,扁平管理模式,提高运转效率。并整合原有在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终端营销、科研统筹、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系统和平台,集中发挥管控优势,实现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发挥优势互补,提升公司管理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企业文化和人才优势。公司确立了“提供美好健康生活”的企业使命,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构建和塑造了相应的视觉体系,并按照文化落地规划做了大量工作使新吴中品牌从无形到有形、从零散到统一、从依附到独立,逐步构建成型。报告期内,公司把“三三制”作为一种工作思路,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内部管理优化的重要内容,在公司上下营造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文化氛围,在企业内部强化沟通机制、建立团队信任、激发组织活力。同时,通过加大对研产销、安全环保、综合管理等各类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充实公司专业人才团队。通过“星火计划”、“青蓝计划”、“菁英计划”三级人才教育培训梯队,构建了一整套人才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团队,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623.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078.21万元,增加14.12%。其中主要经营业务收入201,234.1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153.92万元,增加14.29%。实现营业毛利57,966.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774.62万元,增加13.23%,其中主营业务毛利57,371.3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007.59万元,增加11.7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619.73万元。

  近年来,一系列新政的颁布和实施使中国医药产业迎来巨大变革,带量采购和医保支付政策驱动产业转型、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注重研发创新、具备体系优势和技术积累的头部药企竞争优势显著。公司重点聚焦高端仿制药、首仿药、专科用药,稳步推进创新药研发,大力推进注射剂、片剂等品种的一致性评价,以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导向,持续不断打造高技术壁垒,部分产品竞争格局较好,有一定的自主定价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居民保健意识增强,新型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逐渐完备,全球药品市场呈持续增长趋势。加之,根据IMS的预测显示,在未来20年内全球药品专利将大规模到期,专利新药上市的速度减缓、品种数量下降,各国为控制医疗支出,将努力推进仿制药市场的发展,其将带动仿制药在全球的药品市场中的份额不断的提高,推动全球仿制原料药需求的快速增长。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等政策使得市场准入门槛显著提升,带来仿制药行业格局重塑。带量采购的进行不仅要求中国仿制药公司进行严格的药品质量管理,低价采购也对仿制药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管控能力也成为仿制药试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带量采购下,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公司由于成本更低,中标率提升;对于一些竞争激烈的普药制剂,集采也有望加速淘汰小企业,行业集中度提升。

  我国创新药研发靶点、适应症等集中,同质化较为严重,同类药品市场较为拥挤。2021年11月,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精确指出了“对照药”是体现新药临床价值的基础,应该关注阳性对照药是否反映和代表了临床实践中目标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政策指引带来了产业升级,药企将从扎堆同类仿创(me-too)药物转向更具临床价值的同类更优药物(me-better)和同类首创(first-in-class)药物。产业升级带来的阵痛会使一些“伪创新”逐步边缘化,同时指引药企在靶点、适应症等各方面做有差异化、有临床价值的创新,未来具备真正创新实力的企业才能在行业中立足。从行业政策环境来看,创新仍是一大主旋律,国产创新药和高端制剂的发展步伐将加快,且国产创新药替代进口药的空间巨大,同时在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的“内卷”环境下,国产创新药出海步伐也将更坚定。

  为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充分的发挥企业现有资源优势和潜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公司在制定《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五年发展的策略规划纲要(2020-2024年)》的基础上,编制了五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战略推进的实施细则。

  公司未来将坚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发展的策略,借助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机遇,一方面进一步巩固提升医药产业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把医美生物科学技术产业等作为新兴大健康子行业重点培育,与现有医药产业形成协同和互补,形成公司具备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行业地位的大健康产业集群,秉持“提供美好健康生活”的企业目标和使命,力争在规划期末形成“医药+医美生科”两大核心产业格局。

  首先,对于传统的医药制造和医药商业方面,通过全方位的巩固提升谋求快速的复合增长:充分的利用公司组建的苏州市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业务发展持续导入符合市场需求的主流产品,重点聚焦高端仿制药、首仿药、专科用药,稳步推进创新药研发,为公司业务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撑;以“苏州市医药制造业的标杆”为目标,谋划新的产能布局,打造既能全方位保障公司自身产业需求,又能承接高水平的产品受托加工和MAH业务,并在高端仿制和创新药领域慢慢地发展CDMO核心能力;建立覆盖全国的高质量营销网络,实施包括合伙人和佣金合作制在内的“互利双赢”的新型营销激励政策和机制。

  其次,在医美生物科学技术方面,以产品竞争力为导向,聚焦高端注射类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管线。在研发方面,依托生物药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围绕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的高端生物科学技术材料持续投入。在营销方面,侧重医生教育和培训,为产品的终端应用保驾护航。

  2023年是公司升级发展实现关键突破的重要一年,公司把“医药新基地开工,医美新产品上市”作为提升高水平发展能级的重要着力点,增强规划执行与经营管理融合,推动战略举措细化落地,为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支撑。

  提升研发能力和效率。继续加强原料研发能力,寻求战略合作原料药企业,针对大品种提前布局应对集采。同时,加快研究二所建设,组建团队并确保新研发场地2023年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研究二所推进透皮制剂研发平台建设,并扩展包括注射用胶原蛋白及透皮类胶原蛋白的大分子制剂研发,构建和医美生物科学技术协同研发的良好机制。

  合理排产保供应。以保障生产供货为根本,加强对重点产品阶段性需求的准确预判,合理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实现采购、制造、物流、销售有效协同,实现生产资源集约化、效益最大化;通过上下协同联动、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生产安排等措施,增强对于产品需求激增、突变情况的应对能力。

  优化管理促合作。加强产品上市前后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增强内外部协作对接,建立配套质量管理体系的技术转移流程及关键要素,提升技术转移的效率。进一步拓展对外合作业务,积极引进MAH项目,提高现有产能利用率并为后续项目打好基础;同时,通过B证合作及其他模式盘活存量批文。

  过程监管提质量。通过增加综合QA模块、细化现场QA业务,固化供应商引入流程、供货质量动态管理,做好内包材料检验测试等措施,逐步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过生产系统的日常监测,将各类数据的事后回顾审核转化成过程控制确认。同时,做好风险评估,提高中间产品检验测试的准确性;实施上市风险管理计划,多维度评估上市后的风险点,控制上市后产品风险。

  加强营销过程管控。向精细化招商逐步转变,加强对营销过程的管控,优化指标、考核、责任、跟踪与评价五大体系;提升关键CRM行为管理、BI报表能力,为销售决策提供支撑;同时,对营销数据来进行收集分析,对重点事项做跟踪督办,挖掘打造标杆医院及样版市场。

  全力开拓销售渠道。做好医院渠道的同时,挖掘百强连锁OTC二终端及三终端诊所及基层终端控销渠道,开拓新客户、新区域;寻找大普药二级商,开拓商业调拨流通渠道;探索电商B2C、O2O等销售通路,定期推广促进销量提升;同时做好线上维价。

  招商做好开发上量。把握开发与上量两个核心、做好各级人员管理能力提升、抓好各级营业销售人员梯队建设、做好主品聚焦及精细化模式调整;组织一线人员做好关联品种客户、匹配客户的寻找与储备。

  自营强化激励考核。做好现有销量稳盘、建立直线沟通与管理通道,提升归属感、凝聚力、执行力;在新医院开发上设置激励与考核,推进销量及办事处扩张。增强对终端的把控,全方面提升毛利率。

  配送业务多点发力。促进稳固及增收,梳理上游配送高毛利品种、拓展下游销量大、回款好的医院,在新厂家开户、新品种增配、代理品种新增、抢抓政策风口等方面发力。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加强现有研发项目的管理,加速推进已有产品管线的研发和临床注册进度,另一方面围绕高端注射类医美产品进一步拓展产品管线。在上游技术方面,聚焦于生物科学技术材料,持续深耕重组胶原蛋白的原料制剂一体化研发和生产。

  完善营销体系的建设。公司将继续扩大经营销售团队,加强客户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并优化市场品牌策略。重点投入医生教育和培训体系,为待上市产品做好充足的市场铺垫,建立高端的产品形象、锁定目标客群。

  确定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基地的选址,启动建设规划,力争无缝衔接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研发进度。

  在医美生科领域,以注射类上游产品为核心,择机向功能性护肤领域拓展,并购与胶原蛋白紧密结合的功效性护肤品或供应链完善、品牌营业销售能力强的相关标的,与注射类管线形成使用场景上的闭环。

  在医药研发领域,瞄准满足临床需求的重磅品种开展投资合作,锁定产品商业化权益,充分的发挥产业化和销售经营渠道的优势资源,共同实现产品上市后最大化收益,补足在销产品的产品线。

  结合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医药行业政策变化及公司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公司未来可能面临产业政策风险、科学技术创新风险、客户信用风险、安全质量环保稳定风险、投资风险等。

  医药行业是受国家政策影响最深刻的行业之一,涉及国家医保、卫生健康、药品监管、工业与信息化、科技和知识产权等多个政府部门、部委和机构。随着药品生产与制造、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领域相关改革的持续深化,医药市场格局仍处于剧烈变化当中,创新转型、产业整合、商业模式转型等不可避免。在“三医联动”愈发紧密的大环境下,国家和地方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合理用药和限制辅助用药政策、医疗费用增速控制、医保支付方式和支付价格调整、基药目录调整、医保目录向性能好价格低的创新药倾斜、生物安全和环保等系列新政策的实施及推进,都关系到整个医药行业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盈利水平,行业竞争格局持续翻新。

  对此,公司将会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变化,主动适应医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也会继续完善创新体系的建设,持续提高经营管理上的水准,依据市场需求及时作出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科学立项,有效开发,确保重点研究项目按要求推进、按计划上市,尽可能降低因政策变化引起的经营风险。

  药品从研发到上市须经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申报注册、获准生产等过程,具有投入大、环节多、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容易受到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此外,药品若出现研发进度和方向与未来市场需求不相符、亦或新药上市后因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销售不畅,均可能会影响到前期投入的回收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实现,进而对本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发展构成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将继续严格执行立项、研发及临床研究阶段的评估流程,配合有效的奖励惩罚机制,持续提高研发效率;加强药品注册队伍建设,在支持创新的同时,积极地推进现有在研品种的获批;此外,继续加快研发与市场的对接,促进需求互补。

  市场环境和行业政策影响使医药流通企业承受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如客户由于经营状况恶化或恶意违约不能按时还款,公司坏账损失风险或将增加,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效率,加大现金流风险。

  对此,公司将逐步加强信用交易管理、合作伙伴资信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工作,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和法规加大了对安全环保质量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力度,监管环境日益严格,监督检查力度和频率加大,各项风险及隐患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仍旧存在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假如慢慢的出现安全环保质量等问题,可能会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及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将逐步加强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机制体系、能力体系和文化体系建设,强化总部统筹引领的顶层设计职能,压实企业承接实施的主体责任;持续发挥监督追责的高压震慑作用和引导作用,探索正向激励举措,提升各级企业推动安全环保质量高水平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步推动隐患治理持续见效,业务能力持续提升,管理上的水准持续改善。

  随着医改政策的深入推行,以及市场环境变化、海外投资环境、国别政策等因素,未来投资标的企业的估值判断、经营与发展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投后项目管理及企业文化融合任重道远,市场、政策变化可能对项目预期产生较大影响。

  对此,公司将按照整体战略布局,加强对投资项目遴选,完善制度,严格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强化评估论证工作,规范并购过程的法律手续,设立可退出机制,努力控制投资风险,提高并购项目质量。

  为进一步促进医药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国家对药品生产标准、质量检验、产品流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安全环保监管从严,带来上游的原料成本上涨、原料供应短缺风险,以及企业自身环保改造带来的成本上涨和停产风险。同时,原辅材料、人力资源、物流成本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增长,导致公司制作和运行成本存在上升的风险。

  一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公司的财产、人员造成损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对此,公司不断建立完整应急管理体系,充分研究并及时制定相应措施,尽力降低不可抗力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为公司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目前公司的流动性负债在债务结构中偏重,如果金融环境发生大的变化,银行大量缩减贷款规模,可能会削弱公司的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公司需着重关注运营中的流动性。此外,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利率的变动也会对公司的盈利状况产生影响。

  对此,公司将逐步提升管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并依据公司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应对方案。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医药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江苏吴中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化学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