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创板开市两周年之际,上海板块成为市场的一只重要力量:40多家上海科创企业顺利登陆科创板,募集资金全国第一,总市值全国第一……
在业内看来,上海“科创之花”绽放离不开政策的浇灌:上海“浦江之光”系列政策推进两年来,从编制政策库到设置企业库,一直在优化制度供给,打造与科创企业生命周期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培育创新创业的土壤。
科创板开市以来,上海企业展现出硬核实力,相关指标一直名列前茅。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5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累计受理企业570家,其中上海89家,排名全国第三;已上市282家,其中上海43家,排名全国第三。
科创板企业累计募资资金3615亿元,其中上海1253亿元,排名全国第一;总市值3.9万亿元,其中上海1.1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一。
上海作为国内“中国芯”“创新药”等产业的集聚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产业企业科创板表现尤为突出。科创板推出前,上海A股集成电路上市企业仅8家、生物医药企业28家,占同期上海A股上市公司数的2.8%、9.8%。科创板推出后,上海三大产业科创板上市公司达24家,占上海科创板公司总数一半以上;首发募资、市值均占总量八成左右。
受访人士一致认为,这与上海“浦江之光”行动密不可分。两年前,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着力发挥长期资金市场作用 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即“浦江之光”行动。
这份上海支持科创板落地的配套文件,有个醒目的“一二三四”——上海希望能够通过完善一套部门联动、市区协同的协调推进机制,搭建科创企业和政策工具两个资源库,来服务企业孵化培育、改制上市、并购重组三个关键环节,集聚金融市场、股权投资、长期资金、中介机构四类资本要素,为发展的潜在能力大、带动作用强、成长性高的科创企业注入源头活水,为科创板不断提供优质上市资源。
两年来,围绕“浦江之光”行动,上海各部门之间积极协同,从优化制度、企业培育、完善配套等方面积极地推进,如在支持标杆企业方面,上海已形成了“一批已上市、一批审核中、一批即将申报、一批积极准备”的梯次上市良好局面。
修订“浦江之光”政策库,形成重点园区企业服务标准化流程,这是“浦江之光”的重要内容之一。
去年,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与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科委、上海科创办共同编辑发布了“浦江之光”行动《政策汇编2019》《办事指南2019》,后续每年度升级改版一次,为公司可以提供“菜单式”政策查询便利。
今年6月1日,“浦江之光”行动《政策汇编2020》《办事指南2020》正式对外发布。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人员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修订后的《政策汇编2020》收录了上海市级政策文件39个,比2019版净增15个;上海区级政策24个,比2019版净增6个,同时新增了重点园区有关政策。《办事指南2020》收录了上海市级办事指南10项,比2019版净增1项;上海区级办事指南16项,与2019版持平。
“我们将持续为科创企业和服务科创企业上市的相关的单位提供常用且好用、实用的政策‘工具书’和办事‘指路标’,深入推动‘浦江之光’行动,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人员说。
在夯实政策库的同时,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有关部门,积极打造企业库,为科创板培育源头活水。
最新的消息是,围绕科创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上海已汇总形成“浦江之光”科创企业库。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场处负责人和记者说,目前,“浦江之光”科创企业库入库企业达1400余家,其中约500家相对成熟已纳入重点培育对象,上百家基本成熟已助力对接资本市场。
据悉,接下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以法人库建设为契机,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开展合作,完善“浦江之光”企业库数据,加强对入库企业分层、分类服务。完善多元信息导入机制,开展重点区域、园区、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企业数据双向导入试点,打通市区两级企业入库渠道。引导和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银行信贷、券商、保险、担保等机构,加强对库内公司可以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同时,上海将逐步构建集“发现、培育、规范、辅导、再发展”于一体的科创板后备客户服务平台,逐步扩大科创板后备企业资源,拓展服务链条,引入券商等专业机构,快速推进科创生态服务体系的塔基建设。
在“浦江之光”行动的助力下,科创板的上海力量还将慢慢地加强。下一步,上海将继续依托企业库和政策库,实施“万、千、百”工程,即形成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千家科创培育企业、百家重点科创板预备企业的后备资源体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