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性早熟、发育异常,甚至传给下一代,啥东西危害这么大?这样的一个东西就是——塑化剂。
是的,这一个名字你一定在新闻里看过或者听过,但是你却不一定知道它到底有多恐怖。
日前,经过3年的研究,台湾成功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如果达到一定剂量,塑化剂进入男性体内后,会抑制睪固酮分泌,造成睪丸功能低下,导致不育!
然而,塑化剂的危害远远不止于此,知道真相的你,眼泪会掉下来~~~更要命的是,我们每天都在接触!
塑化剂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
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加工、加热、包装、盛装的过程里可能会造成塑化剂的溶出且渗入食物中。生活中的塑化剂几乎无所不在,尤其是这么多东西中:
塑化剂本身是一种定香剂,香味愈浓的产品含量可能愈高,建议尽量少用。研究表明,使用量较高者,体内塑化剂浓度也较高。
台湾新闻媒体报道,部分不良企业在指甲油、香水、口红等化妆品中,也使用塑化剂。
应减少用塑料袋、塑料杯外带热食或饮料;少用保鲜膜包裹热食。加热食物时拆掉塑料包装,就可降低塑化剂摄取量。
德国消费者杂志曾对市面上流行的25种塑料拖鞋来测试,根据结果得出,其中含有高毒性化学成分的达到了14种。且价格越高、穿着越舒适的塑料拖鞋,毒性越大。原来,厂家在拖鞋中加入了大量增塑剂。这些增塑剂能够最终靠脚趾表皮渗入人体,在累积一定剂量后就可能引发男性不育症。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国内塑料玩具中,塑化剂广泛存在,原因是添加了塑化剂的玩具材料成本较低。
塑化剂的用途广,在工业上大量制造,会对环境能够造成不小污染,可透过饮水、食物链等途径被我们摄入体内。如果达到一定剂量,就非常有可能带来严重伤害。
如果长期大量摄取塑化剂,有可能导致肝癌。据专业的人介绍,有些人在使用塑化剂后吸收得少、排泄得多、耐受性强;而有些人则更容易遭受塑化剂的慢性伤害。
据台湾“”消息,经过3年的研究,台湾成功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相当剂量的塑化剂进入男性体内后,会抑制睪固酮分泌,造成睪丸功能低下,影响生育功能,甚至导致不育。
塑化剂对女童会造成的主要影响是性早熟。如果女孩不到8岁就出现、阴毛、腋毛等性发育症状,需及时看病处理。其中,发育是早期较为显著的症状,家长比较好察觉。
由于幼儿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塑化剂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比对成人的危害更大。
早在2007年1月16日,欧盟便颁布了关于禁止在玩具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禁令。健康时报记者在2006年12月就进行了调查。专业的人介绍,塑化剂对男童的主要影响是男性性功能发育障碍,如外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睾丸小、短小、发育迟缓等。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塑化剂被证实会干扰人体内分泌。除了影响生殖系统,台师大研究团队更发现,塑化剂会造成基因毒性,会伤害人类基因,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对肝脏和泌尿系统也有很大伤害,而且被毒害之后,还会透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健康时报记者走访相关专家,对生活中如何避免增塑剂对健康的侵害进行了总结:
泡泡糖中含有两种增塑剂,都是有毒物质。每天嚼7~8块泡泡糖,便会达到人体中毒的剂量,危及健康。
指甲油中也含有增塑剂。刚涂上指甲油后不要用手拿东西吃,尤其不能拿油条、油饼等食品。因为指甲油是脂溶性的,有毒物质易溶解于含油的食品中,食后会导致中毒。
带保鲜膜的食物一定别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尤其是肉类,因为塑化剂一旦接触油脂,就会释放有毒物,并渗入食物之中。
塑料中常添加有塑化剂,用塑料杯装热水或开水的时候,有毒的化学物质就很容易溶解到水中。
选择食品容器时,以不锈钢、玻璃、陶瓷器等为主。避免食物与塑胶容器长时间接触或是浸泡,以降低塑化剂溶出机会。
在食品工业中允许使用的起云剂,一般是由棕榈油加乳化剂混合,会使果汁等饮料看起来浑浊,更像真果汁。而添加塑化剂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黑心厂商就用它代替起云剂,不仅节省本金,“起云”的效果更好。
家长别一味图便宜,购买来历不明(如路边摊)的塑料玩具,特别是当宝宝处于喜欢咬玩具的阶段,更是要对玩具严格把关。孩子玩具总体要求原则是:无味、不掉色、颜色不浑浊。
许多专业的人建议大家最好多吃一些天然的抗氧化食物,如喝茶等。茶叶中富含茶多酚、β-胡萝卜素等,多喝茶不但可以抗氧化,还能够帮助肝、肾脏排毒,增强塑化剂的排出。
万一已经接触了塑化剂,还有办法补救吗?对于小量的塑化剂,人体的内脏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比如,对一个60公斤的人而言,一天摄取1.2~8.4毫克的塑化剂,是能通过代谢系统,自行排出体外的。但因为人体一定要通过肝脏解毒,所以,如果长期地小量摄取,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而且持续不断地小剂量接触塑化剂,比一次性大剂量地接触,造成的危害更大!多喝水可促进人体通过代谢系统排出塑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