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
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等的需要;
防腐剂可以有效的预防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而引起食物中毒的作用;抗氧化剂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形成。
此外,褐变抑制剂如亚硫酸盐、抗坏血酸类还原性物质等还可拿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食品的保藏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适当使用甜味剂、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膨松剂等食品添加剂,可以显著提升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大家的不一样的需要。比如甜蜜素用在糕点中,能增加糕点的甜味;又如亚硝酸钠用在肉制品生产中,除了具备防腐功能外,更大的作用是作为护色剂,使肉制品的色泽更鲜艳亮丽,让人有食欲感。
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食品营养强化剂,能大大的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在食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适量添加着色、增香、调味乃至其他食品添加剂,能保证食品色、香、味等。如某类食品中加入合适的食用香精,能增加香味。由此产生的众多的食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不一样的需求,还带来了食品供应的便捷性。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消泡剂、助滤剂、凝固剂和稳定剂等,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例如,当使用葡萄糖酸δ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时,可有利于豆腐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除以上作用外的特殊需要,如特殊食品生产等。例如,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食品加工中,因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则可用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如三氯蔗糖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制成无糖食品。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工艺流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假、掺杂、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提到食品添加剂,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有毒有害,所有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都不能吃。其实,食品添加剂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强弱、含量大小,对人体均有一个剂量与效应关系的问题,即物质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才显现毒害作用。符合法律和法规、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要求的品种,在规定范围内,按规定用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
很多人对食品添加剂感到恐慌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受类似“瘦肉精”等事件的影响,被这些非法添加物混淆了视线,同时也是将食品“非法添加物”误认为是食品添加剂。
其实,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凡是已被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安全性是有保证的。食品添加剂符合相关规定品种、范围及用量的要求,是能添加到食品中的,而食品“非法添加物”是国家明令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类、瘦肉精类、吊白块、孔雀石绿等。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添加了非食用物质造成的。
人们往往认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合成的安全。实际上很多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毒性基本可忽略,而很多天然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因检验测试手段、检验测试的内容等限制,尚不能对其毒性作出准确判断。目前就已知结果比较,很多天然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并不比人工合成的小。
防腐剂的最大的作用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很多食品如果不添加防腐剂,保质期很短,容易变质导致不能食用。按规定品种、范围及用量添加了防腐剂的食品,可能同样是安全可食的。相反,有些食品如果不添加防腐剂,保质期很短,质量不能保证,易引起误食过期食品。
从食品营养学的角度,大多数食品添加剂确实是没有营养的,多数仅仅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增加食品的稳定性,但部分食品添加剂本身就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如抗坏血酸。另外,食品添加剂中的营养强化剂,本身就为了强化食品营养而添加的物质,因此也具有营养属性。
调味品是指能增加食品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助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从本质上讲,调味品本身也是一种食品,而食品添加剂绝大多数不是食品。所以,原则上调味品不是食品添加剂。
只要按照GB 2760等标准及公告中的相应应用限制范围、使用量添加食品添加剂,就是合理的
这种理解过于片面。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把握、正确理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进一步探索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特性,结合自己产品的工艺需要,绝不可以使用不具有技术上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